【小Kin老師研究室】談流行演唱與嘶吼唱腔的差異

 

 

 

  教學多年以來,經常被學生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流行演唱跟嘶吼唱腔到底應該怎麼分類呢?,或是常聽到人說:「我覺得蕭敬騰的搖滾式嘶吼好猛喔、「Christina Aguilera她常常唱一唱突然吼起來耶!

 

  「流行演唱」到底是什麼?

  我認為這樣的唱腔命名其實有著它矛盾的地方,要知道音樂本身是活的,它深受各地環境、文化、歷史、風俗民情…等等的影響,而歌手們演唱的技巧和選擇演唱的方式,在每個不同的年代,也都有著不同的「流行、主流」唱法

  從中世紀流行的美聲唱法,到19世紀後,近現代各類曲風的蓬勃發展,在短短19世紀到20世紀這100年間,迅速發展、演化出藍調、鄉村、爵士、放克、搖滾、電子、嘻哈、金屬…等等多元的曲風,這些音樂一旦被當時的人們廣泛接受及喜愛,再經由商業化的包裝及媒體的廣大放送,都能夠稱為是當年的「流行音樂」,所以「流行演唱」其實是一個非常籠統的統稱,但若要更明確地來說,現今大眾所認知的流行演唱,即為大眾化、商業化、主流的「Clean Singing(清腔),而其他較小眾、非主流的演唱方式,則有「Rap(嘻哈)、「Screaming(嘶吼)或Growling(咆嘯)、「Beatboxing(節奏口技)、「Overtone Singing(泛音唱法)」…等等。

  「Clean Singing(清腔)」

  最簡單的判斷方式就是「音色乾淨、清晰,一般來說有著明確的「音高「旋律」,無論是低音的胸聲(即胸、口腔共鳴),還是高音的頭聲(即鼻、咽腔共鳴),只要發聲的音質聽起來乾淨、清晰,都屬於Clean Singing(清腔)的範疇

  流行演唱的教學過程中,我常利用聲帶振動模式去判斷學員們發聲的音質,其中流行演唱常用到的真聲帶發聲模式包括:Modal Register(真聲)Falsetto Register(假聲),甚至有些歌手會使用Whistle Register (哨音,即海豚音)來發聲,這三種發聲模式都屬於音質較乾淨清晰的Clean Singing(清腔),也是目前主流音樂演唱方式的大宗。

 

  「嘶吼唱腔」

  而「嘶吼唱腔」的簡易判斷方式則是「音色帶有大量顆粒感及雜質」,通常人聲聽起來是「失真的」,甚至「不會有明確的音高及旋律,只能聽出「大概的音頻,例如:高頻的嘶吼在台灣一般稱為「黑腔」(歐美稱Screaming),低頻的嘶吼在台灣一般稱為「死腔」(歐美稱Growling)…等等,這些嘶吼的唱腔基本上完全測不出明確的音高,只能判斷大概是高頻還是低頻。

  嘶吼唱腔之所以會有如此爆裂、失真的效果,是因為在做嘶吼的時候,我們的聲帶發聲模式是以真聲帶的Vocal Fry(泡泡音)在振動,Vocal Fry(泡泡音)通常最容易出現在低音域,它是聲帶在十分放鬆的狀況下,讓聲帶的邊緣輕輕閉合碰在一起,產生一顆一顆的「細小且薄的顆粒聲,我們透過維持這樣的聲帶振動模式,進而強化它的力度,使Vocal Fry強化為「Power Fry「Fry Scream

  除了Fry的細顆粒音質以外,嘶吼唱腔還會使用到另外一層我們平時講話完全用不到的聲帶,叫做「False Vocal Cords(假聲帶)」,假聲帶它並不是發出假聲的聲帶,它是位於真聲帶上方的一層膨出的肌肉組織,透過控制與練習,假聲帶可以振動出「粗大且厚的顆粒聲」,有助於嘶吼唱腔的音質更加厚實、有力,因此,嘶吼唱腔的學習過程中,真聲帶Fry的音質穩定、假聲帶的厚實力度,兩者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

 

  近年來,無論是華語流行音樂圈的歌手,還是搖滾、金屬曲風的樂團主唱們,都開始相繼使用起所謂的「撕裂音」、「旋律嘶吼」、「旋律哈扣」、「滾喉音」、「怒音」、「壓嗓」…等等相對較爆裂的演唱技巧,一方面挑戰人類聲音的極限、提升自身的唱功、多了一種聲線可以運用;另一方面也讓聽眾有了新鮮的聽覺感受、認識到一種新的演唱技巧。但這些所謂的「撕裂音,到底應該歸類在「流行演唱還是「嘶吼唱腔呢?因為它聽起來既有「音高、旋律,也很「失真、顆粒感啊!

  沒錯,這類聽起來「有音高、有旋律,又有爆裂顆粒感的音質,是十分進階的演唱技巧它需要先有Clean Singing(清腔)的音準及真聲、大量胸聲的控制能力,再加入嘶吼唱腔的Fry、假聲帶的力度與控制,才能構成如此又有旋律線、同時又撕裂的音質,是非常精細且費力的聲帶控制,因此,我真心建議想學習「撕裂音」、「旋律嘶吼」的朋友們,務必要蹲好馬步、耐心地穩紮穩打,才能夠將這類唱腔練習到運用自如而且不受傷喔!

 

 

撰文:林希研(Kin)老師

 

→嘶吼唱腔課程,點這裡

→哪裡可以學?點這裡

歌唱教學師資介紹

各類歌唱教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