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氣不足?了解4種發聲機制讓你氣息順暢不卡卡!
每次一開口唱歌,常常覺得氣不足,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開口唱歌前,第一件事非吸氣莫屬,
那,到底該怎麼吸好氣,以及氣又從何而來呢?
最基本的人聲發聲要素分為四種:
1.啟動機制 (activator)
2.振動機制 (vibrator)
3.共鳴機制 (resonator)
4.咬字吐音機制 (articulator)
發聲程序為:肺—聲門—聲帶—聲道—脣齒舌
呼吸與氣息 (Activator)與我們的橫隔膜 (diaphragm)、肋間肌 (intercostal muscles)、肺 (lungs)、
胸腔 (rib cage)、腹肌 (abdominal muscles)都有著相當大的關聯。
自然呼吸的基礎流程為:
腦—橫隔膜收縮—胸腔擴大—橫膈膜放鬆—胸腔縮小—腹肌收縮
每一次的呼吸必定都要先用頭腦好好想,讓肋骨箱慢慢變大,就像吹一顆氣球似的。
吐氣時讓氣球慢慢變大,而變大的空間裡充滿著壓力,當我們覺得氣球夠大夠飽,會使用手抓住,或者綁起來,此時我們的腦就必須想好我們的肋骨箱,是要輕輕塞住而不是過度壓迫;想讓氣球洩氣時,會讓氣球開一個小口,氣球裡的壓力會隨著小口慢慢集中的洩出,就像我們吐氣一樣,吐氣時讓氣口開一個小口慢慢洩出,經由口腔、上顎、前排牙齒洩出。
若洩氣時將氣口開的太大,會容易讓我們的肋骨箱流失太多氣息,就像不小心將綁緊的氣球鬆開似的,一放即散。
而我們呼吸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構造─橫膈膜,橫膈膜為骨骼肌薄膜,它隔開了胸腔與腹腔,幫助氣體交換與呼吸,於是每當呼吸吐氣時,胸腔會自然的往上,往下。
呼吸分為鼻吸/口吸,呼吸的主動過程→使肌肉收縮使胸腔內氣壓低於大氣氣壓;有效率的吸氣→不引發肌肉緊張,當呼吸正確,胸腔擴大降低胸內壓力,可造成吸力將空氣吸入肺中。
相對來說:吸得好—呼得好—唱得好!
暸解課程費用及上課方式 👈🏻
專人為我解說課程 👈🏻
_
撰文者:徐宜均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