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共鳴?

人體在產生聲音時,需有三個要素存在,

分別是激發體振動器共鳴腔

其中共鳴腔是我們身上可以用來放大聲音的空間,

當我們唱歌時找到一個好的共鳴位置,

我們的聲音就能夠有更豐富的頻率並且被放大,

而常見的共鳴腔例如:

胸腔、口腔、喉腔,甚至是鼻腔額竇(也就是頭腔共鳴處),

這些都是真實存在我們身體裡能引起共鳴的空間。

共鳴腔若以樂器來做比喻的話,木吉他的箱體本身就是共鳴箱,

又或者像是爵士鼓的鼓身(或稱鼓肚)即是鼓的共鳴處。

假設我們把一些布料塞進鼓身裡,便會改便鼓的共鳴腔,

讓打出來的聲音頻率及音壓都被改變。

相同原理,我們在唱歌時若是改變了腔體本身的大小也會改變共鳴的聲音,

只是有些我們身上的共鳴腔是無法改變形狀的,

我們只能試著找到讓他跟聲音共鳴的方法,例如額竇。

正確的共鳴腔的使用不僅能夠有效的幫助分攤聲帶的使用強度,

使用不同的共鳴演唱時也會創造不同性質的聲音,

讓我們的聲音變化更多、更豐富。

當我們在說共鳴時不應該是很虛幻的詞彙,

實際上使用共鳴時是真的會造成這些空間的震動,

只是有這些震動很微弱,不容易被察覺,

但是當你仔細聽聲音變化以及細細感受身體肌肉變化,

便能夠發現這些不同腔體正在產生共振。

一般來說我們在低音時較多使用胸腔及喉腔共鳴,

高音時共鳴則是多落在鼻腔以及頭腔(也就是額竇)。

口腔共鳴則是不論在高低音都可以容易被使用的,除了關係著咬字的清晰度以及唇齒音之外,

口腔共鳴也是當我們在使用強假音時非常重要的共鳴腔。

如果在一個正確的強假音下將口腔內的空間空出,像是含著一小顆乒乓球一般,

那你會發現這時的強假音能夠帶動口腔空間的空氣發生微弱的震動,

在震動時便可以發出一個厚實的強假音。

對共鳴有基礎上的理解後,我們便能開始著手進行共鳴腔的練習,

在之後的幾篇文章中會告訴大家如何去感受以及練習常用到的共鳴位置。

作者-許巧宜

填寫您的EMAIL,即可定期獲得歌唱技巧攻略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