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拍子的基本概念(一)-歌曲速度的度量單位

節奏,或稱拍子,屬於音樂三要素(弦律、和聲、節奏)

當中不可或缺極為重要的一環

(可想見如果唱歌的時候每個音的長度都一樣長,每個音的強弱也都一樣時,除了無聊之外,甚至根本不能稱為音樂),

所以在學習唱歌的過程當中,了解基本拍子的概念就顯的格外重要。

最簡單對於節奏(或拍子)的概念可以理解為音樂的抑揚頓挫,

由音符的長短與強弱所組成。

同時,弦律與節奏必定會同時出現,不能分開

(例:當我們在清唱的時候可以沒有和聲,但絕對不能沒有節奏,因此弦律跟節奏基本上一定同時出現且相輔相成)。

當中則包含了–歌曲本身的速度、拍號與小節的關係、音符的長度與弦律的強弱…等等。

當然,對於歌曲進歌點的掌握也是練習唱歌時需要了解的節奏概念。

 

首先,對於節奏(拍子)需要了解的第一個概念為歌曲本身的速度,決定音樂的快慢,

現代多以每分鐘有多少拍做為度量單位,即BPM(Beats Per Minute),

數值越大表示歌曲的速度越快。

因為測量的基礎概念為指定音符的數量,

所以固定最基本使用的音符類型便顯的格外重要

(例:我們以四分音符做為指定的音符,一分鐘內出現的次數),

否則數字大小的便失去表示速度的意義

(當無法確定指定音符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或其他音符時,BPM=100與BPM=90便無相對快慢關係)。

關於速度的表示方式,古典音樂以文字做表示(例:Allegretto、Moderato、Largo…等等),

但現代音樂則多用BPM標記,因此在這裡便不再對文字標示方法多做討論。

當我們了解最基本節奏的概念–速度的概念與表示方式之後,

定義我們剛才提到的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就是再來另一個需要了解的概念;

除此之外,關於常聽見的四四拍、三四拍歌曲的說法又是什麼概念,

將於下篇文章再繼續討論。

 

作者-楊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