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告訴你「演」與「唱」的完美平衡,讓你歌唱情緒一次到位!
許多人或許擁有一副好的歌喉,
卻總被人說唱歌好聽,可是沒有情緒嗎?
情緒V.S音樂?
關於情緒對於音樂的重要性。我們可以從尼采的哲學思想裡略窺一二。
從《悲劇的誕生》裡提到對立卻又相互影響的二元關係:日神–阿波羅(Απόλλων)與酒神–狄奧尼索斯(Διόνυσος)。
日神阿波羅是創造美麗形象的神、關於日神精神,尼采以「夢」(dream)的意象形容,貫串全書。尼采認為在每個人的夢裡,自己都是偉大的藝術家,而夢的外觀便是所有形象藝術的來源與啟發,此形象藝術的代表有雕刻、詩兩大類。
而酒神文化則是人們在進入忘我狀態時,將自身感官與自然萬物產生交互共鳴,表現出的是癲狂與沉靜、是生而為人的天賦,此形象藝術的代表有肢體表演與音樂。
對於尼采而言,「音樂」是最能代表酒神文化的藝術形式,書內提到:「某些他從未感受過的事物迫切地要求被表達出來:幻象的破除、人類與自然的天賦合一。自然的本質決定表達自身,表達自身需要一個象徵的新世界。首先是整個身體的象徵 — — 不只是嘴巴、臉、語言,而且包括整個隨韻律擺動四肢的舞姿。」
因為音樂沒有實體,單單靠聲音便能使人感受到張狂、抑鬱、悲壯等情緒,正符合尼采崇尚酒神文化所說:「不以虛幻的形象藝術掩蓋自身的毀滅,而以精神的形式探尋自我存在的本質。」
若我們以這樣的思路去思考音樂,則會明白:創作音樂本身即是探尋自我存在的過程。
這正符合李宗盛所說:「要當一個好的創作人,重要的是要好好的體驗生活。」
創作是慾望的本身,而音樂則是表達的形式。
那我們應該要如何將一首好的音樂創作表達清楚呢? 我們將演唱分開便是「演」與 「唱」。
唱,是指聲音表達的方式,而演,才是讓人聽到音樂會感動的成分,
演唱的前置作業可分為三部分:感受、分析、與表達。
感受
你會喜歡上一首歌,有可能是因為歌詞、演唱者的聲線、歌曲的旋律線,亦或是與自身經歷的感同身受。
分析
產生共鳴後,我們需要將所感受到的情緒分析,例如每首歌的主歌、前副歌、副歌每個段落上的編排,甚至是每一句歌詞不同的口氣,盡可能細微的去做分析, 把所有能感受到的情緒都逐一明確。
表達與檢驗
當把一首歌中所有的情緒都分析完之後,接下來以自己能做到的方式盡可能去嘗試表達,並且每次唱完之後都必須去仔細感受自己唱歌時的心裡狀態,同時也可以把聲音錄下來,比較每次演唱時的聲音優劣 ,透過反覆的檢驗,讓自己表達的缺陷能一次次糾正過來。
結語
我們所學習的腹式呼吸、各種共鳴方式、咬字的練習等等……都是為了能夠靈活運用並且表達出合宜的聲音與情緒。用這樣邏輯的思考模式,能讓遇到卡關期的自己,重新思考所有基礎的練習,是否還有哪個不足的部分需要加強,並且同時審視自己,運用正確的心態與觀念去學習歌唱!
暸解課程費用及上課方式 ??
專人為我解說課程 ??
_
撰文者:黃政得 老師